正余镇: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1]显示,该镇总面积35.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经济发展 工业是正余经济的重要支柱,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7亿正余镇元,利润1535亿元,税收2138万元。农业生产形成特色,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集镇面貌涣然一新。 该镇的工业经济和建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全镇拥有工业企业150多家,涉及建材、机械、化工、轻工、皮革、服装、电碳、橡塑等多门类、多品种的工业产品。其中申海、海峰、雄风、中联、海林、振康、天营等省市集团公司已成为正余镇的支柱企业全镇已形成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支柱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的科技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已有30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星火”、“火炬”计划重点项目、40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国家、部、省级VDA汽车行业认证、3C认证等。全镇10多家骨干企业同全国8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攀上了“高亲”,有100多名教授专家常年驻企业工作。全镇综合经济指标年年在南通市乡镇中名列前茅。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得到较快发展。全镇已形成畜禽养殖、淡水养殖、滩涂养殖、大棚蔬菜、海洋捕捞、专业加工等专业基地和一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基础建设 全镇村村通上了黑色公路,开通了有线电视,并投入近亿元,新建了人民路、千河路、岸桥路、仿宋文化商业街、综合农贸市场、正余大桥等。相关荣誉 该镇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火炬计划正余镇新材料产业基地”、“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教育示范点”;并获得“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专利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新型小集镇”、“南通市卫生镇”、“南通市新型小城镇”、“南通市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乡镇”、“南通市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1]特色产业 1、特色瓜蔬:正余镇常年种植大棚瓜蔬4000亩,地膜西瓜6000亩,露地蔬菜5000亩,2006年正余镇瓜蔬产值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65%。特色瓜蔬的主要有优质礼品西瓜、台湾高山豌豆苗、泰国柳叶空心菜、反季节芫荽、茼蒿、油麦菜、四九菜心、芥兰、球生菜、西兰花等4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好,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2、优质鸭蛋:正余镇已发展高产蛋鸭30万羽,年产优质无公害鸭蛋750公斤,产品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等大中市场,年产值5000万元。3、优质贝类:正余镇充分挖掘滩涂资源,发展5000亩滩涂贝类养殖,养殖品种主要是青蛤和缢蛏,常年有50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贝类销往大江南北,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4、海洋捕捞:正余镇常年有海洋捕捞渔船23只,年捕捞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工业发展 海门市工业强镇正余镇乘着项目建设年的强劲东风,做足、做活机电产业发展文章,形成了资源合理利用、强强联合、镇级工业带动村级工业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两区”(镇工业集中区、村工业集中小区)互补的正余工业经济发展新路。镇党委书记许贵春说,两正余镇区互动发展带来了巨大效应:有效地化解了土地瓶颈,镇级经济有效拉动村级经济发展,实现强镇与强村的双赢,进一步拓展了农民致富空间。
载体带动,“两区”分级开发。正余镇主要工业集中于通吕运河北侧,那里的工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其工业经济份额占了正余镇的90%。2008年正余镇抓住汤正公路拓宽的机遇,提出了“东西联动集中开发,两岸齐动沿河开发,两区互动分级开发”的战略,将平台建设延伸到村,最大限度地增加承载项目的能力。2008年投入100多万元,启动东区二期工程,填河筑路,吸引项目由沿路向纵深发展。在镇区北侧汤正公路沿线,重新规划了工业集中区北区。在建设镇工业集中区的同时,沿线的行政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合并村后的老村部、村小、原有村办厂、关闭企业的闲置资源,把零散资源整合起来,在9个行政村内规划了8个工业集中小区。邢柏村在汤正公路沿线规划集居区、民营工业集中小区、农业示范园区和为农服务中心,已有6个工业项目进区。正余镇村级工业集中小区建设项目达到13个。正余镇新办项目投入已超过4.6亿元。